卷叶吹为玉笛声——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文化拾遗

提到传统乐器,大家都知道哪些呢?

以下这几种乐器,大家都认识吗?

怒族的口簧

口簧除了演奏“音乐”之外,更多的是用来传递情意。可见,这些“乐器”与少数民族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。

壮族的“扁担”

“扁担”在我们的认知中是日常劳作的工具之一,但是在壮族,它不仅是生活工具,也是乐器。它可以作为乐器演奏,敲击节奏为歌舞伴奏。

羌族的羌笛

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,上图中的乐器就是王之涣这句诗里的“羌笛”。它是中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,已有2000多年历史,流行于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。

哈萨克族的冬不拉

它是哈萨克族最普及、最流行的一种拨弦乐器。琴杆细长,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。

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古乐民乐乐器,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乐器的瑰宝等待我们发现。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的历史同样悠久绵长,乐器种类丰富多样,不仅具备表现音乐的功能,还有着作为日常生活、劳动以及交流信息的功能与内涵。

本期讲座,震旦博物馆联合超星名师讲坛,特邀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助理研究员邢媛博士,老师将撷取洋洋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文化中的一贝,与大家分享中国乐器文化的大宝库,带大家走进灿烂的国乐文化。

主讲人介绍

邢媛

博士

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助理研究员

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 副秘书长

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

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委会 常务理事

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

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

国际传统音乐学会(ICTMD)会员

合作方介绍

超星集团成立于1993年,是国内最早从事纸质资料的数字化以及制作电子出版物的公司之一,于2000年建成中文数字图书馆,2000年5月超星数字图书馆被列为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。

超星视频本着“汇天下名师,慧天下人”的教育理念,力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、学术权威,通过授权方式获得他们的支持,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影像技术,将他们学术思想和多年研究成果系统地记录、保存并制作成超星学术视频,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,在全球范围进行传播。所有选题拍摄和授课名师均由专业、权威的超星学术视频学术委员会精心策划和挑选,使稀缺的学术大师、名师资源打破时空限制,摆脱地域束缚,为全国乃至全球共享。

活动介绍

主题:AM 讲座 | 卷叶吹为玉笛声——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文化拾遗

时间:2023年11月11日(周六)14:00-15:30

地点:震旦博物馆1F多功能厅

主讲人: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助理研究员 邢媛

联合主办:超星名师讲坛

活动流程:

13:30-14:00 活动签到(钢铁侠处)

14:00-15:30 讲座分享

参与方式:活动公益免费,限额90人,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预约报名。

原标题:《AM 讲座|卷叶吹为玉笛声——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文化拾遗》

阅读原文

共 1 页 1 条数据